大家都知道雞蛋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不僅能補充多種必需胺基酸,還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關於雞蛋的飲食說法也有很多網路謠傳,比如「一天最多吃一顆蛋,否則膽固醇會升高」或「生蛋營養比熟蛋更高」。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以下就讓營養師帶你一起一探究竟,解析各種蛋營養知識!
一、雞蛋營養價值
雞蛋是一種快速補充蛋白質的優質食物來源,而且營養成分十分全面。除了蛋白質外,雞蛋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以下將進一步分析蛋白與蛋黃的營養成分。
-
雞蛋的熱量與營養分布
每顆雞蛋約含72大卡,還包含多種微量營養素,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B12、維生素D、葉酸等。
1.蛋白質:6.8公克,高品質且易於吸收。
2.脂肪:4.8公克,主要來自蛋黃。
3.碳水化合物:0.9公克,含量極低。 -
蛋白(營養成分)
雞蛋中的蛋白主要由水和蛋白質組成,其營養成分相對單純,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還含少量維生素B群與葉酸,適合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取的人群,例如:運動後補充或增肌減脂期間使用。
-
蛋黃(營養成分)
相比之下,蛋黃則是雞蛋中的營養精華,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包括:
1.卵磷脂&膽鹼: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並維護大腦健康及神經傳導。
2.維生素&礦物質: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B12及葉酸等,能促進視力、免疫力提升。此外,蛋黃還含有磷、鈣、鉀等重要礦物質,大部分的微量營養素主要都分布在蛋黃中。
二、雞蛋營養冷知識
1.雞蛋屬於優質蛋白質?
根據PDCAAS評分,雞蛋的評分為1(完全蛋白),能夠提供人體肌肉生長及修復所需要9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是完整的蛋白質來源,同時足量的蛋白質有助於肌肉合成及修復,如要補充很適合選擇這類型的「優質蛋白質」。
※PDCAAS(蛋白質評定標準):依消化率、含完整必需胺基酸和能被人體完全吸收等三項。為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作為首選的蛋白質評定標準,通過衡量蛋白質的消化率以及是否能滿足人體胺基酸需求,評分1(滿分),越接近0則代表品質較差。PDCAAS評分越高,人體相對越好吸收。
想知道如何選擇優質蛋白質,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蛋白質有分好壞?選擇優質蛋白質的3大技巧
2.生蛋比較營養嗎?
- 營養吸收差異
許多人認為生雞蛋或半熟雞蛋未經高溫處理,能保留更多營養成分,然而這種吃法可能存在吸收率差異與安全性隱憂。雖然生蛋保留較多的營養素,但身體對其吸收利用的效率較低,這是因為生雞蛋中的蛋白含有一種名為抗生物素蛋白(Avidin)的成分,此種蛋白會與維生素B群中的生物素(Biotin)結合,妨礙腸道對生物素的吸收,進而降低營養攝取效率。相較之下,熟蛋經過加熱後,抗生物素蛋白會被破壞、失去活性,不再干擾生物素的吸收,因此,熟蛋在營養吸收率上更佳。 - 食品安全風險
除了吸收效率問題,生雞蛋還可能帶有沙門氏菌等致病細菌,易引起食物中毒。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的細菌,普遍存在於家禽及家畜的腸道內。雞蛋可能在下蛋過程中因母雞腸道排泄物而受到污染,細菌附著於蛋殼表面,甚至可能進入蛋內。建議烹調前需適當清洗與加熱,能夠有效預防此細菌的食物中毒發生,因為沙門氏菌不耐熱,於60℃加熱20分鐘即可被消滅。
※如想吃生雞蛋盡量選擇生食級的蛋或洗選蛋。
3.雞蛋顏色及大小,營養有差異?
- 挑選雞蛋時,常會注意到除了白色蛋殼的雞蛋外,還有帶有褐黃色的蛋殼品種。其實,從營養價值來比較兩者,熱量及三大營養素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一顆不管是白殼或是黃殼的雞蛋都能提供6.8公克的蛋白質,蛋殼的顏色主要由母雞的品種決定,純粹為基因影響,與營養價值無關。
- 此外,母雞的年齡也會影響蛋的大小。隨著母雞年齡增長,產道會逐漸變寬,因此較老的母雞通常會產下較大的雞蛋。然而,蛋的大小並不直接與營養價值成對比,在選擇蛋的時候要選外殼較硬及重量較重的蛋才是比較好的選擇。
4.雞蛋放冰箱總是容易壞?
雞蛋的鈍端內部有一個氣室,其主要功能是保護蛋白不直接接觸到氣體,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在雞蛋從母雞產道產出時,母雞會分泌一層天然的膠質覆蓋在蛋殼表面,這層薄膜可有效阻擋外界細菌侵入。然而,如果購買後立即清洗雞蛋,可能會破壞這層保護膜,增加細菌污染的風險。
- 保存雞蛋正確方式
- 避免提前清洗如果購買的是未經過洗選處理的雞蛋,且蛋殼表面帶有污漬,可用乾布或紙巾輕輕擦拭掉污垢,而不是用水清洗。這樣可以保留蛋殼表面的天然保護膜,在準備使用時再清洗雞蛋。
- 儲存方式將雞蛋儲存在冰箱冷藏室中,且建議尖端朝下放置。這樣可以讓蛋黃遠離氣室,保持雞蛋的新鮮度更久。
- 使用洗選蛋的注意事項市售洗選蛋是經過專業清洗的蛋類產品,適合直接存放於冰箱內。然而,儲存時仍需注意溫度變化,例如 : 從冷藏環境頻繁取出後暴露於室溫,這可能也會影響蛋的保存及新鮮度。
5.如何煮出完美雞蛋料理?
雞蛋的熟度可以透過加熱溫度與時間來調節,這與蛋白與蛋黃的凝固特性密切相關。
- 蛋白&蛋黃凝固點蛋白在 58°C 開始凝固,到 90°C 時完全凝固,蛋黃則在 60°C 開始凝固,達到 80°C 時會完全凝固。
- 不同熟度的雞蛋料理
*溫泉蛋 : 將雞蛋放於 65°C 的熱水中,煮 20-25分鐘,蛋白呈現滑順的膠狀,蛋黃凝固。
*半熟蛋 : 加熱至 90-100°C 並煮約 5分鐘,蛋白凝固但蛋黃仍保持流心狀態。
*全熟蛋 : 持續加熱至 10分鐘,蛋白與蛋黃均完全熟透。 - 水煮蛋表層變色原因
有時煮熟的水煮蛋,蛋黃表面可能會出現灰綠色的薄層,這是由於長時間加熱導致的硫化鐵形成,這種物質對人體無害,僅是外觀上的變化,不影響食用安全或營養價值。
6.吃雞蛋會升高膽固醇?
- 一顆雞蛋大約含有 208毫克的膽固醇,幾乎完全集中在蛋黃部分,而蛋白則不含膽固醇。人體內的膽固醇有 70-80% 是自行合成,僅有 20-30% 來自飲食。當飲食中膽固醇攝取較高時,身體會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生成速度,反之,攝取較少時,體內生成會增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一天沒有限制膽固醇攝取量的原因。
- 根據 2015-2020 年《美國飲食指南》,飲食中對膽固醇的攝取量不再設定上限。研究表明,飲食中的膽固醇與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之間並無直接關聯。相較之下,有研究發現血膽固醇的高低更受 飽和脂肪 和 反式脂肪 攝取量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含高膽固醇的食物通常也伴隨高飽和脂肪,因此,雖然不再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取量,但仍應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取,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每天可以吃多少雞蛋?
- 一般健康成年人
每天食用 1-2顆雞蛋 是安全的,並且能夠攝取到雞蛋中的其它營養成分,例如 : 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 高膽固醇血症或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
如果已有高膽固醇血症或其它心血管疾病風險族群,需注意飲食膽固醇攝取量。雞蛋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建議每週食用不超過 4-5顆。
想了解不同食物的膽固醇含量,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飲食會影響血膽固醇嗎?健身者一天能吃3顆蛋嗎?
三、結語
雞蛋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只要適量攝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及對身體健康有益的食物。但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或高血脂的族群,就仍需注意整體膽固醇攝取量,並保持飲食的多樣性和平衡。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取決於某一種食物的選擇,更在於整體飲食模式的調整與規劃,以上介紹各種有關雞蛋營養的冷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解惑!
想看更多食物營養冷知識,可以點擊連結👉👉👉食物營養冷知識-by杯蓋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