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州曾發生3位民眾飲用速食店所販賣的奶昔後身亡。在經過調查後發現,速食店內的冰淇淋機沒有清洗乾淨,導致奶昔遭受李斯特菌感染。另外衛生機關也透過分析技術進行比對,發現與引發6位民眾住院的李斯特菌是相同菌株,更確定是因為李斯特菌而造成這次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實不只是美國,近年來台灣也曾發生過食品驗出李斯特菌的案例。今天營養師想要跟大家分享什麼是李斯特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該要如何防範。那就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看下去吧!
一、什麼是李斯特菌?
①李斯特菌介紹
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常發現於土壤、腐生植物或是哺乳動物的糞便中。由於適應力非常強,因此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主要以食品作為傳染媒介。雖然相較於其他食物中毒事件(如:腸炎弧菌、大腸桿菌…等),李斯特菌感染的案例比較少,但是感染的致死率卻高達30~35%,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需要特別注意。
②李斯特菌的特性
李斯特菌屬於革蘭氏陽性 (G(+)) 桿菌、兼性厭氧菌,具有鞭毛、不形成芽孢。在3~45℃之間皆可生長,其中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30~37℃。但與其他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不同,李斯特菌在4~10℃的低溫下依舊能夠繁殖,因此許多李斯特菌的食物中毒案件都與需要冷藏的食品有關。當冷藏保存時的溫度不夠低,便非常容易在食物中構成讓李斯特菌適合生長、繁殖的環境。
③那些食物可能含有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主要以食品作為傳染媒介,其中包括(1)生鮮蔬果,如:生菜沙拉、哈密瓜…等、(2)加工肉品、(3)不當殺菌的乳製品,如:牛奶、冰淇淋、乳酪…等,都是可能遭受李斯特菌感染的高危險群。另外喜歡吃生食的民眾也必須特別注意李斯特菌。
另外由於李斯特菌屬於人畜共通的傳染病源,因此需經常接觸牲畜的工作者,如:獸醫、畜牧業…等,也要注意李斯特菌的感染。而李斯特菌除了經由孕婦傳染給胎兒之外,目前尚未發現人傳人的案例。
④李斯特菌的潛伏期與症狀
李斯特菌的潛伏期範圍非常廣,短至3天,最長可至約70天左右,而最常見的潛伏期大約在21天。
依照受感染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等條件,所產生的症狀可能都不太相同。對於免疫狀況良好的人,受感染時可能沒有症狀,或者是產生輕微頭痛、發燒、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對於老人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除了上述的症狀之外,以腦膜炎、肺炎、尿道炎最為常見。嚴重時可能導致敗血症、導致患者昏迷、休克,甚至帶有死亡的風險。
如果是在懷孕期間感染,孕婦可能產生類流感症狀,但胎兒流產的風險可能上升。
二、李斯特菌食物中毒案例
①嘉義縣超商沙拉驗出李斯特菌
嘉義縣衛生局至超商、賣場抽驗產品,發現超商販售的「桂花油醋雞肉沙拉」,被驗出不得檢出的「李斯特菌」陽性。衛生局推測,可能是因為水質汙染或是從業人員交叉汙染,導致沙拉遭受李斯特菌汙染。嘉義縣衛生局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要求業者限期改善,若未改善可開罰三萬元至三百萬元。
②孕婦於懷孕期間食用李斯特菌感染食物,引發新生兒垂直感染
北市一名女嬰在出生後不久,即發生呼吸道感染症狀,後來被診斷出感染李斯特菌症,成為國內首例新生兒感染李斯特菌症案例,而個案母親沒有出現症狀。醫生研判,可能是母親在懷有身孕時,食用受李斯特菌感染的生菜沙拉以及生魚片,引發母子垂直感染。衛福部疾管署則呼籲,婦女於懷孕期間,應注意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生食;如有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
三、如何避免李斯特菌感染,「五要二不」一定要遵守!
想要避免李斯特菌感染,衛福部提醒,不論是出門在外,或者是在家吃飯時,都必須嚴格遵守「五要二不」原則,才能有效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五要」:
- 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要徹底洗乾淨雙手,若有傷口要先包紮。
- 要新鮮:確保食材、水質乾淨衛生。
- 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汙染。
- 要徹底加熱:所有食物烹調時需徹底加熱。
- 要注意保存溫度:低於7℃的冷藏保存以及低於-18℃的冷凍保存才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並且注意食材不要在室溫放置過久。
「二不」
- 不飲用山泉水:在野外踏青時,不要飲用山泉水。由於水質有可能已經遭受汙染,飲用可能造成食安疑慮。
- 不食用不明的動植物:來路不明的動植物可能含有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因物質,應完全避免食用。
四、結論
目前針對李斯特菌沒有疫苗可以進行預防,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就要特別留意食材是否可能遭受李斯特菌感染。由於李斯特菌在3~45℃之間皆可生長,因此需要注意食品的冷凍溫度,建議冷凍庫的溫度要維持在-18℃以下。而在烹調食物時,也要將食材徹底的加熱。建議食材的中心溫度要加熱到72℃以上,才能徹底的將李斯特菌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