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性來說,由於生理構造的關係,容易有私密處感染,而且時常有反覆感染的情況發生,甚至可能有異味、搔癢甚至是疼痛及排尿困難的問題,除了害羞難以啟齒外,有時候可能會影響到心情或是正常生活,可能時常聽過像是「蔓越莓」、「益生菌」等對於私密部位的保養有益的保健食品成分,而這些常聽到的成分對於女性有什麼樣的幫助?還有沒有其他成分也有幫助呢?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
一、常見私密處感染的問題
女性私密部位感染的問題可以分為泌尿道或陰道感染。
1.泌尿道問題
泌尿道感染大部分是來自於直腸的「大腸桿菌」所造成,會因為憋尿、衛生習慣不良或性行為引起等因素導致細菌由尿口逆行至尿道、膀胱附著後增生而造成發炎反應,而腸道中的菌叢失衡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由於女性的尿道位置很靠近陰道,導致肛門周圍細菌很容易進入尿道。若是衛生習慣不好,細菌進入尿道的可能性會增加;不衛生的性行為也是將細菌從肛門或陰道帶到尿道的途徑之一,男性生殖器上的細菌可能因此進入女性的尿道。
不同的女性族群可能也存在差異:
- 懷孕婦女: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是泌尿系統變脆弱,容易感染,再加上生理構造的變化,子宮變大壓迫輸尿管會導致尿液滯留,就容易增加細菌滋生的可能。
- 停經後女性: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可能導致局部抵抗力下降,這可能使泌尿道和陰道黏膜變得乾燥和脆弱。由於這種情況,細菌更容易滋生,進而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2.陰道問題
造成陰道發炎的通常包括感染、陰道酸鹼值改變或是菌叢的變化,常見的類型可分為3種:細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和滴蟲感染,三種感染都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但都必須要找到正確的致病因,否則可能會有反覆發炎的問題。
- 細菌感染:多是因為酸鹼值改變導致細菌滋生,可能因為過度灌洗、使用具有芳香劑的衛生用品等原因所導致,通常會有灰白色的分泌物,帶有魚腥味,特別是在月經期間或性行為後更明顯。
- 念珠菌感染: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穿緊身褲與合成纖維衣物,以及濫用陰道灌洗液等生活習慣,都會增加感染風險,分泌物通常為豆腐渣樣,伴隨搔癢及灼熱感。
- 滴蟲感染:由滴蟲的單細胞寄生蟲引起的,為一種性傳染病,常與細菌性陰道炎和其他性傳染病同時發生,通常會有黃綠色的分泌物,稀薄且帶有泡沫,伴隨搔癢及灼熱感同時還具有臭味。
二、私密處保養成分
一說到私密部位的保養,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蔓越莓了,不過除了蔓越莓外,還有其他對於私密部位保養有正面效益的成分常被添加在保健食品當中。
1.蔓越莓
蔓越莓預防感染的機轉可能有「酸化尿液」及「抗黏附性」兩種。
一開始被認為其作用機轉最初被是由於果實的酸性,降低尿液pH值以產生抑菌作用,不過實際上蔓越莓含的有機酸可以降低尿液的pH值,但其酸化程度不至於能夠達到抑菌是效果,而後發現蔓越莓中的成分原花青素有抗細菌黏附性,避免細菌附著於泌尿道表面。
根據研究指出,每天食用含約36毫克的原花青素的蔓越莓產品可以顯著減少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但目前並未看到相關的文獻明確指出,實際應攝取多少的蔓越莓能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
In clinical trials, consumption of cranberry products containing about 36 mg of proanthocyanidin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前(原)花青素是什麼?與花青素一樣嗎?
雖然花青素和前花青素名字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兩類物質,前花青素在酸性條件下加熱可分解為花青素。
- 前花青素是一種無色的多酚類化合物,主要是由不同數量的兒茶素與表兒茶素聚合而成,通常將二~五聚體稱為低聚體,相較其他的前花青素更具抗氧化力。
原花青素結構 - 花青素是一種水溶性的植物色素,為與自然界中花的顏色、葉變紅等有關,類似於兒茶素的單體,所以說他們在結構、分子大小上就有些許不同,多存在於紅色、紫色的食物當中,像是蔓越莓、藍莓、茄子、草莓、番茄等。
花青素化學結構
2.洛神花
洛神花富含植化素,例如與山桑子相似的花青素、多酚、類黃酮等成分,也同時提供維他命C、有機酸,其維生素C有助於養顏美容,富含的多酚和植化素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有研究也發現其具有提高好膽固醇(HDL)、減少腰圍、降低血壓的可能,然後其對於私密部位的保養也受到證實。
由研究將甲硫胺酸(L-Methionine)與洛神花、齒葉乳香樹萃取物聯合使用,與抗生素進行比較,在第一個月及第三個月分別追蹤一次,發現兩組不管是第一個月或是第三個月在生活品質上面都具有顯著的改善,而且兩組相比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作者提出證明,這種植物療法減輕泌尿道感染的急性症狀並預防復發。
Here, w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phytotherapic combination is able, in comparison to antibiotic treatment, to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reducing symptoms in acute setting and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s.
3.維生素C
有研究評估維生素C與抗生素對泌尿道致病菌大腸桿菌的影響,結果發現,維生素C與大部分的抗生素具有協同作用,也沒有拮抗的發生,作者認為維生素C不管是單獨使用或是與抗生素共同使用都能改善大鼠泌尿道的感染。
在另一項研究中,給予妊娠婦女每天100毫克的維生素C持續3個月,根據結果比較使用與不使用維生素C的效果,在有使用維生素C的A組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為12.7%,則未使用維生素的B組發生率為29.1%。本項研究的結論認為,每天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能夠有效的減少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The χ2 and odds ratio were used to compare effects with and without ascorbic acid,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considered at p<0.05. Results. Global frequency of urinary infections was 25%. The presence of urinary infections in Group A (12.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Group B (29.1%), (p = 0.03, OR = 0.35, CI 95% = 0.13–0.91).
4.D-甘露醣(D-mannose)
D-甘露醣被認為與蔓越莓一樣能夠防止細菌附著到泌尿系統的上皮細胞,因為其與泌尿系統上細菌的結合位具有相似的結構,因此,只要有足夠的濃度可以防止細菌與泌尿道結合,讓細菌跟著尿液一起被帶走,或許將D-甘露醣作為日常預防保健用,但其只對預防大腸桿菌造成的感染具有幫助。
Another nonantibiotic product that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event or treat UTIs is D-mannose. Like cranberry products, D-mannose acts to block bacterial adhesion to urothelial cells [27].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D-mannose has a similar structure to the usual bacterial binding site on the uroplakins that line the urothelium. Hence, a sufficient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D-mannose can cause saturation of bacterial adhesins and prevent bacteria from binding to the urinary tract [28].
雖然目前沒有研究有明確指出甘露醣的劑量建議,不過根據相關研究所使用的劑量,每天1~3克能預防頻繁的泌尿道感染,以每日2克或每次1克分兩次,對於泌尿道感染的問題或許會有正面的影響。
三、結語
私密部位保養是不少女性會遇到的問題,除了日常的衛生習慣外,也會有人選擇購買相關的保養飲品、食品,但大家應該比較少會去認真了解這些成份是怎麼做到保養的,不過這些食品是針對日常的保養及感染的預防,若是真的不甚受到感染,還是要就醫了解其真正造成的原因是哪一種的感染,作適當的治療才是最好的方式。
🎯日常保養看這邊,其他保健食品解析👉🏻👉🏻👉🏻保健食品解析 2024年最詳細保健食品攻略 by營養師杯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