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是什麼?與其他6種麵條營養差異

粿條是什麼?與其他6種麵條營養差異

快速導覽

粿條算是一普遍的麵食,但應該不少人不清楚其與粄條是不是一樣的呢?其實兩者類似,但因原料比例上有些差異,而成品的外觀、口感也會有差異,近期也因發生粿條相關的食安事件而被大家注意,那究竟粿條是什麼呢?與其他的麵條相比營養素有差異嗎?一起透過文章來認識吧!


一、粿條是什麼?

粿條
粿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是一種源自於廣東地區,以米及水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傳統食品。製作過程主要包括:浸泡、研磨、蒸煮、切條,4個步驟。

  • 浸泡:先將米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
  • 研磨:將淘洗乾淨的米,加入石磨或是以機器研磨成粉,再依濃度決定加水量,製成米漿。
  • 烹煮:再將米漿進行蒸煮,米漿薄層蒸煮後放涼。
  • 切條:再切成大約一指寬的條狀。

常會在米漿基礎上,加入一定比例的樹薯粉和澱粉,吃起來會更有韌勁,不過潮汕粿條更追求米香,因此在原料的比例中米漿的占比會更大,而少量的樹薯粉和澱粉則會起到定型的作用。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呼,如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稱為「粿條」,而海南、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台灣等地的客家人則稱為「粄條」。

二、麵條的營養差異

參考市售粿仔條,每100克的粿條,為193大卡,有45克碳水化合物、0.5克蛋白質以及1.2克的脂肪,與其他熟的濕麵條相比,粿條的熱量算是比較低的一種麵食。

在原料方面,粿條主要是以米研磨成米漿製成,麵條大多是以中筋麵粉加水複合形成麵筋,相較之下,粿條的韌性沒有麵條那麼高,同樣因為原料的差異,在蛋白質含量方面粿條也比較低。

大家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口感去挑選不同的麵食,只需要注意份量的概念去代換,控制一整天的量來達到飲食控制的目的。

🎯點擊文章了解份量代換,了解自己一天可以吃多少👉🏻👉🏻👉🏻【最詳細的「食物代換」解析】

麵條營養素比較
麵條營養素比較,資料來源:市售粿仔條、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三、粿條的吃法

最常見的料理非炒粿條莫屬,先熱油鍋後,將粿條加入翻炒,適當的加入水,再放入肉絲、蝦仁、洋葱等配料,常見炒粿條像牛肉炒粿條或是再加入沙茶醬成沙茶炒粿條等變化多元的一道料理。

檳城的炒粿條
檳城的炒粿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也有吃法將其用開水稍微燙過後,再放入熬骨湯中製成湯粉來食用的方式最為普遍,一般可分以豬骨或雞骨頭熬煮的湯底。

永安粿條
永安粿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四、相關食安事件

今年(2024)嚴重的食安事件,「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擴大,案例數還持續增加,受到關注的原因不免因為其嚴重性已有2人死亡,這次的事件大多數通報者都食用同一家的「炒粿條」,從開始有嘔吐等症狀到後來嚴重肝腎衰竭,甚至是在12小時內發生,這跟平常的食物中毒不同,目前認為為「米酵菌酸」的機率較高,但仍在調查當中。

立即分享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