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的天,聚餐圍如一定少不了火鍋這個美食,就是會想喝一鍋熱熱的湯暖暖胃,不知道大家在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肉片或是蔬菜以外其他各種的料再加上湯頭及沾醬,這樣子吃下去熱量是多少呢?如果今天在瘦身打造更好的體態這些食物適不適合吃呢?馬上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一、各類熱量比一比
作為加工食品,偶爾吃當然是沒問題,依照國健署指出,常見加工食材熱量前3名為豆皮、百頁豆腐與米血糕,脂、百肪量高者除豆皮頁豆腐外,芝麻麻糬燒也不遑多讓;鈉含量前3名則為魚板、米血糕與起司球,在吃火鍋的時候要怎麼做選擇也是很大一個學問呢!
高熱量的炸豆皮、九層塔花枝丸、魚包蛋,製作過程中會先經過油炸;百頁豆腐則是除了大豆蛋白外還會額外添加的大豆油;豬血糕則是除了以豬血做為原料外,還會額外的加入糯米,同時這些食材表面容易吸附油脂導致熱量升高,鈉含量也隨之上升,所以在吃這類食物時份量上需要特別注意。
中熱量的貢丸、花枝丸、燕餃則會額外添加油脂跟鹽去調味,甜不辣和紫芋捲與豬血糕類似為蛋白質加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低熱量的食物相對來說更適合吃,不過份量上也需要特別注意,不然一不小心吃過量,熱量也會是很可怕的。
二、火鍋料怎麼製作的?
市面上那麼多不同的種類,也不是屬於天然的食材,那到底是什麼方式製作出來的呢?
鑫鑫腸,應該也會有不少人好奇外面那層吃起來有一點像塑膠的膜是用什麼做的吧?其實鑫鑫腸的外皮是屬於一種人工的腸衣,天然來源是萃取牛的真皮層中的膠原蛋白來製作,有些也可能是以人工合成,雖然可能會依不同的廠商使用的原料也不相同,不過可能會使用明膠、植物性澱粉、蛋白等材料來包覆內部的食材,以形成腸的外觀,同時能夠增加口感。
蟹肉棒,是將魚肉被打成魚漿,再混合鹽和蛋清,以及大量的冰塊、糖和油一起被倒入,接下來再經過機器壓出一條條細絲的條狀物製作而成,蟹肉棒其實不含有蟹肉,就是是以魚漿、澱粉、螃蟹口味調味料、紅色食用色素製成的加工食品。
🌟更多更詳細的製作方式可以點選連結觀看影片哦!👉🏻👉🏻👉🏻鑫鑫腸、蟹肉棒、魚卵捲、
火鍋配料幾乎是屬於加工製品,在製作過程中難免添加了一些的添加物,像是調味劑、色素等,也會添加較多的油、鹽、糖,而在無意中吃下不少的熱量,也有些時才會先經過油炸讓口感以及口味上變得更好,但這也導致有更多的熱量隱藏在這些加工製品中。
三、製程中的添加物
原則上適量的攝取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食品能正常上市一定是通過檢驗審核合格才能上市給民眾購買,
常見製程的添加物
- 防腐劑:常見的添加物之一,用於延長食材的保存期限。如苯甲酸鈉、硫酸鈉等。然而,長期攝入可能與健康問題有關。
- 增味劑:例如味精,用於提升食材的風味。但過度攝入可能對某些人的健康有不良影響。
- 色素:添加色素會更加吸引人,但某些人可能對某些色素過敏,另外一些色素可能與健康問題相關。
對健康的影響
- 過敏反應:某些添加物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尤其是某些色素和防腐劑。
- 健康風險:長期攝入過量的防腐劑或增味劑可能對身體健康構成風險,如頭痛、頭暈、胃部不適等。
- 對特定人群的影響:兒童、孕婦和特定慢性疾病患者應該格外小心攝入添加物的量。
選擇更健康的方式
- 閱讀標籤:仔細閱讀產品標籤,注意添加物的含量和類型。
- 選擇天然食材:選擇添加物少或不含添加物的食材,或是選擇使用天然添加物的產品。
- 自己製作:嘗試自行製作,以確保食材的新鮮度和品質。
四、食材選擇
a.湯底選擇:青菜、番茄、昆布熬煮的湯底,清爽且不油膩。
b.主食選擇:若有吃根莖類澱粉,米飯、冬粉及麵條需減量,冬粉、麵條容易吸附油脂,建議可以在一開始煮蔬菜的時候就先煮。
c.蛋白質選擇:海鮮優先(較低飽和脂肪酸),再選低脂白肉的雞肉,若想吃豬、牛的話,可以選擇脂肪含量比較低的里肌,避免高油脂的五花肉、梅花肉等。
d.醬料選擇:避免高鈉的沙茶醬、豆瓣醬等,可選擇薄鹽醬油或和風醬油加蔥花、蒜末、蘿蔔泥、檸檬汁等,當然不加醬是最好的
吃鍋小撇步
- 進食順序:蔬菜先煮先吃,具飽足感,之後吃豆魚蛋肉類,最後吃主食,避免吃下過多熱量
- 加湯改成加水:火鍋湯越煮會越濃而越來越鹹,如果想喝建議一開始喝,也不建議多喝,會增加油脂、鈉等攝取。
- 減少火鍋配料:高鈉高脂肪,加工過程流失較多的營養素。
- 避免甜飲、甜點:含有高較高的糖,會增加額外的熱量攝取,可選無糖茶、水取代。
🎯關於更詳細火鍋相關資訊,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火鍋怎麼吃才健康?營養師傳授「4大訣竅」!
五、結語
享用一鍋豐盛的火鍋時,滿滿的料確實非常幸福,但在食材上選擇就非常重要,雖然火鍋的配料食材相較於有更高的脂肪及鈉含量,但同樣的也對於很多食物來說,更能夠從這暖暖的一鍋中攝取的足夠的營養,也可以從依照簡單的小撇步讓自己吃的豐盛外,又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哦!